在金融市場中,現貨與期貨市場之間的套利機會并不罕見,參與者從大型對沖基金到個人投資者皆可涉足。然而,在加密市場這一 24 小時不間斷運行的交易環(huán)境下,誕生了一種特殊的衍生品——永續(xù)合約。
永續(xù)合約 vs. 傳統期貨合約的核心區(qū)別:
在定價機制上,永續(xù)合約采用雙價格機制:
通過資金費率機制,永續(xù)合約能夠在無交割日的情況下保持長期市場均衡。
?
資金費率(Funding Rate)是永續(xù)合約中用于調節(jié)市場多空力量的機制,其核心目的是讓合約價格盡可能貼近現貨價格。
在具體的計算上,資金費率是由溢價部分+固定部分組成,所謂溢價指的是合約的實時成交價格與現貨指數價格的偏離程度。
當資金費率為正,說明合約價格高于現貨價格,多頭市場過于強勢,此時多頭需向空頭支付資金費率,抑制多頭過度樂觀。
當資金費率為負,則相反,空頭需向多頭支付費用,抑制空頭過度悲觀。
資金費率結算周期:一般每 8 小時 結算一次,即每個結算周期內持有合約的用戶都需要支付或收取資金費率。
?
可以將永續(xù)合約的資金費率機制類比為租房市場:
舉例:
如果租客(多頭)太多,房租(合約價格)被炒高超過市場均價(標記價格),那么租客需要支付紅包(資金費率)給房東,讓房租回落。
如果房東(空頭)過多,導致房租被壓低,那么房東需要支付紅包給租客,讓房租回升。
本質上,資金費率就是市場的動態(tài)平衡調節(jié)稅,用來懲罰“破壞市場均衡”的一方,獎勵“糾正市場均衡”的一方。
?
資金費率套利的核心在于:通過對沖現貨與合約頭寸,鎖定資金費率收益,同時規(guī)避價格波動風險。 其基本邏輯包括:
本質上,資金費率套利是一種德爾塔中性策略(Delta-Neutral Strategy),即鎖定特定收益因子(資金費率),而不承擔價格方向風險。
?
1)單幣種單交易所套利(最常見)
具體的操作步驟:
a、判斷方向:如果資金費率為正,多頭支付費用,則適合做空合約并做多現貨。
b、建立頭寸:做空永續(xù)合約+做多現貨
c、收取費率:假設標的物現貨上漲,則組合中的做空合約受損,二者損益抵消,但期貨合約多頭需向你支付資金費,賺取資金費收益。
?
2)單幣種跨交易所套利
具體操作步驟:
a、掃描交易所資金費率:選擇兩家流動性充足且資金費率差異較大的交易所
b、建立頭寸:做空永續(xù)合約(A所)+做多永續(xù)合約(B所)
c、賺取資金費差價:根據交易所不同的資金費率賺取差價
?
3)多幣種套利
具體操作步驟:
a、選擇高度關聯幣種:也就是走勢高度同向的幣種,利用資金費率分化,通過頭寸組合對沖方向,賺取收益。
b、建立頭寸:做空高資金費率幣種(如BTC)+做多低資金費率幣種(如ETH),根據比例調整頭寸
c、賺取收益:資金費率差+波動率收益
?
上述三種方法中,難度依次遞增,在現實實操中,多數為第一種居多。第二種和第三種對執(zhí)行效率、交易延遲都具有超高的要求和技術難度。在上述基礎上也可以增加杠桿進行增強型套利,但這對風險控制要求更高,風險也更高。
此外,在資金費套利的基礎上,也有更進階的一些做法,如結合價差套利和期限套利以增強收益,提升資金使用效率。價差套利是指利用相同標的物在不同交易所上的價格差異(現貨與永續(xù)合約)進行套利,當市場波動較大或流動性分布不均衡時,資金費率套利可以與價差套利結合,進一步提高策略的收益率;期限套利則是指利用永續(xù)合約與傳統期貨合約的價格差進行套利,永續(xù)合約的資金費率隨市場情緒變化,而傳統期貨合約為交割合約,因此存在一定的價差關系。
總而言之,無論是哪種對沖套利方式,必須要做到對價格波動的完全風險對沖,否則收益會被侵蝕,此外也需要考量成本:如手續(xù)費,借貸成本(若是杠桿操作)、滑點、保證金占用等。隨著整體市場的成熟,簡單策略的收益會衰減,需結合算法監(jiān)控、跨平臺套利和動態(tài)頭寸管理才能持續(xù)獲利;更進階的套利+價差的模式對交易執(zhí)行效率、市場監(jiān)測能力要求很高,適合一定技術能力和風控體系的機構投資者或量化交易團隊。
?
資金費率套利看似邏輯簡單,但在實踐中,機構憑借技術壁壘、規(guī)模效應與系統化風建立了巨大的優(yōu)勢。
?
機構通過算法實時監(jiān)控全市場數萬幣種的資金費率、流動性、相關性等參數,毫秒級識別套利機會。
散戶依賴人工或第三方工具(如Glassnode),僅能覆蓋小時級滯后數據,且聚焦少數主流幣種。
?
在整個技術體系和成本控制的巨大優(yōu)勢下,機構和散戶在套利收益差距上可能高達數倍。
從整個風控上,機構對于倉位風險的把控有成熟的體系,在極端情況發(fā)生時能及時操作,可選擇性采取降低倉位、補保等手段去降低風險,而散戶在極端狀況發(fā)生時響應不及時、手段有限。主要體現在以下差異:
a、響應速度:機構響應速度是毫秒級別,個人至少是秒級,盯的不緊的時候甚至是分鐘、小時級別,難以保證迅速響應
b、風控處置精度:機構可以根據準確計算降低某些幣種的倉位到合理程度,或選擇補充保證金到合理范圍,動態(tài)調整,確保不發(fā)生風險;而個人缺乏精確計算和操作的能力,基本只能選擇市價平倉
c、多幣種處理:發(fā)生風險需要處置時,機構可以同時處理至少幾十上百個幣種,且把每個幣種的操作損耗都降到最低;個人頂多只能順序,單線程處置個位數幣種。
?
多數人會有一個疑問,如果機構都采用套利,這個市場的容量能否支撐,會不會降低收益。事實上在整個邏輯上機構之間呈現出明顯的“大同小異”,
大同:同一類型策略,如套利,策略思路大致相同;
小異:每一家機構有自己的策略偏好和獨特優(yōu)勢,如有些機構偏向于做大幣種,深挖大幣種機會;有些機構偏向做小幣種,擅長幣種輪轉。
其次,從市場容量上限角度,套利策略在市場中是容量最高的一類穩(wěn)定收益策略,其容量取決于市場整體的流動性;粗略估算當前整體套利容量超百億。但這個容量也并非固定不變,而是與流動性增長、策略迭代、市場成熟度形成動態(tài)平衡,尤其是隨著加密衍生品平臺的高速增長,會帶來整個套利空間的增長。
盡管機構間存在競爭,但由于策略的細微差異,幣種不同、技術理解的不同,在當前的容量下,并不會顯著拉低收益率。
?
套利策略只要有成熟的風控體系,通常風險極小,一般極少出現回撤。對投資人而言主要承擔相對收益的機會成本:在市場交易相對萎靡時期,套利策略可能會長期處于低收益;在市場好時,收益爆發(fā)性通常不如趨勢性策略。故套利策略相對而言更適合穩(wěn)健型投資人。
從優(yōu)勢上,低波動、低回撤,熊市更可成為資金避風港,更受風險厭惡和穩(wěn)健資金青睞,如家族辦公室、保險基金、共同基金、高凈值個人財富配置。
從劣勢上,收益上限不如趨勢策略,套利策略年化從15%-50%;低于多頭策略/趨勢策略的收益上限(理論可以1倍到數倍)。
對于普通小白散戶而言,個人實操套利是“低收益+高學習成本”的投資,風險收益比不佳,更建議通過機構資管產品間接參與。
資金費率套利是加密市場的“確定性收益”,但散戶與機構的差距并不在認知,而是“技術、成本和風控”的劣勢過于明顯,與其盲目模仿,不如選擇透明合規(guī)的機構套利產品,將其作為資產配置的“壓艙石”。
?
?
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免責聲明
?
本文件僅供4Alpha Group內部參考,基于4Alpha Group對現有數據的獨立研究、分析和解釋。本文件所載信息并非投資建議,亦不構成對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、美國、新加坡或其他禁止此類要約的國家或地區(qū)的居民購買、出售或認購任何金融工具、證券或投資產品的要約或邀請。閱讀者應自行進行盡職調查,并在與我們聯系或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尋求專業(yè)意見。
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