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論:
影響非常大,而且是全方位的,不是陰謀論
DS提供的是一個新方法,對傳統(tǒng)模型的影響也會非常大,文末有解釋
華為升騰服務上線了,意義重大,國產大模型真正可以落地
個人判斷,會加劇對抗,人工智能法案很有意思
壟斷就是落后的開始,競爭才是創(chuàng)新的源頭
DeepSeek的推出,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影響?春節(jié)假期這幾天,刷屏的文章基本都是deepseek的,但是大多數(shù)的討論都是局限在技術上,隨著微軟,NV,AMD這些企業(yè)的行動,我想關于DeepSeek的質疑(技術&成本)差不多可以停下來了,估計誰也沒想到會這么快........我還記得周一的中午寫了一個關于deepseek的文章,文章下面還有人陰陽什么DS囤了很多卡。幾天時間,美國的AI巨頭基本論證了DS技術和成本的可信性。
其實這個東西,上周末我在研究DS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。DS不是一天出來的,他這次是把代碼給開源了,而且也有論文告訴大家,這東西是怎么實現(xiàn)的,大家都可以拿去復現(xiàn)的——也的確有團隊復現(xiàn)了這個東西。除了媒體傳播過程中的夸大之外,我相信原始論文里的東西是嚴謹?shù)摹F(xiàn)在的問題就是:DS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?
結論:這不是簡單的技術之爭,這也是一個陽謀,其本質關乎:AI技術到底是應該用來獲取壟斷收益的工具,還是應該是造福全球發(fā)展的公共品?
DS這次出現(xiàn),是一個關于AI的發(fā)展方向的分歧,是不是力大可以出奇跡?Scaling Law在過去兩年,是一些人的堅持,但是現(xiàn)在來看,這個看法應該基本是一個錯誤的看法。其實,在一個快速變革,快速發(fā)展的行業(yè)中,哪里有什么Law可以讓人遵守呢?
新的方法,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實現(xiàn)更好的效果,無非就是這個方法論的極限在哪里了。我相信的是,這個事情剛剛開始.......
美國人發(fā)展AI,尤其是從NV芯片的出口管控和OpenAI變CloseAI來看,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或者產品,美國人將AI視作影響國運的基數(shù)和產品。其最根本目的只有一個:壟斷全球AI的技術,從全球繼續(xù)獲得壟斷利潤。
以前,中國的制造業(yè)不行的時候,美國不就是這么賺錢的?芯片不是這么賺錢的?現(xiàn)在無非是想在AI上再復制一次罷了。這次之所以影響大,是因為AI一旦真的能產業(yè)化落地,其產值想象空間將會是巨大的,可能是幾萬億甚至十萬億美金的體量。
問題核心是兩個層面的問題:1. AI芯片公司可能面臨非常大的風險;2. AI不太可能實現(xiàn)壟斷了——AI平權才會極大的促進全球經濟的發(fā)展。
所以這事兒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,根本不是中美之爭的問題了。這是赤裸裸的陽謀:告訴美國人,AI的方向,你們走錯了。美國的企業(yè),接下來肯定也是跟進的,畢竟能力擺在那里,資源擺在那里,但是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,不跟是死,跟了,你也賺不到錢.....NV這些企業(yè)的高估值,可能也是很大的問題。
OpenAI的邏輯可能也會發(fā)生很大的變化,openAI從open變close,本來想靠壟斷,來賺一筆大的,結果最終在開閉之間選擇了封閉,這可能會被證明,是一個重大的錯誤。這個東西和msft的操作系統(tǒng)完全不是一個邏輯,這個生態(tài)很短,更多的是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的,這種情況下,選擇封閉,構建自己生態(tài)的邏輯就是錯誤的。
我想,大家在爭論cuda,還是ptx的時候,有一個聲音被大家忽視了:DeepSeek到底能不能在升騰上運行?
還在寫這個文章的時候,官方的消息出來了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sl_N-kjouq8NRK3kcdsaaQ。
這可是節(jié)后的財富密碼,能懂就懂了~不懂,也沒辦法了~
在上面這個鏈接的文章里,提供了基于華為升騰服務器的AI服務——這證明了很多東西,是很多東西。要知道5年前推出的910,已經升級到了910C。如果不出大的意外,這次芯片應該是基本管夠的。芯片的良率估計也會有所提升——這都是估計,因為真正的良率數(shù)據(jù),是絕對保密的,大家也都是猜測,沒有人能拿到生產線的真實數(shù)據(jù)。能拿到數(shù)據(jù)的人,絕對也不敢出來亂說。
芯片的需求來自兩塊,一個是訓練,一個是推理。
DS的出現(xiàn),首先打破的是對訓練芯片的需求。其實客觀來說,訓練算力已經過剩了,現(xiàn)在來看,DS可能會加劇這種過剩。訓練算力是過去兩年AI的核心了,但是已經不再是一機難求了,大家可以看看AI服務器的小時租金,做這個生意的知道這東西相比于高點下滑了多少。而且AI這個東西,在美國,門檻太高了,基本只有幾個巨頭在玩了?,F(xiàn)在如果告訴你訓練一個模型,算力需求要減少90%,不知道存量的算力供應過剩問題如何解決。
大家基本都認可訓練的需求見頂,但是未來更大的空間來自推理的需求。我想這個問題也不大,但是在GPU和ASIC路線的爭論,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大廠自研,博通,都是這個邏輯。但是問題是,現(xiàn)在華為的910也出來參與了戰(zhàn)局。你要知道一點,用戶的邏輯就是便宜好用,不關心背后的底層技術。如果DS的模型能力和華為的芯片可以支撐起這個應用的時候,人們肯定是要問問:NV到底還能值多少錢?
推理需求,對于大廠來說,走自研asic的路線,可能是更好的選擇,在這種情況下,推理芯片是難以被壟斷的。國內的幾家企業(yè),也都有這個能力,現(xiàn)在無非就是產能問題——這個問題的解決,可能只是時間問題。
如果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的門檻被大幅度的降低了,面相C端的云服務成本大幅下降了,很顯然,會加速AI的落地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但是需求爆發(fā)的同時,供給多元化也非常多,而且很多產品更有性價比。你要知道,美國剛剛針對AI的算力,把不同的國家分成了三六九等.......這簡直就是扯淡。如果這是國防軍工層面的事情還可以理解,這明明只是一門生意,當這門生意本身無法構建壁壘,而需要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來構建壁壘,那么這個壁壘必然會脆弱無比。
我們前面說過一個問題,就是美國的成功是建立在對全球征收鑄幣稅的基礎之上的——簡單來說,全球都需要用美元,所以美國可以通過美元將危機轉嫁。這是最高效的殖民模式了......
美國向全球征稅是依賴高科技嗎?美國有一批公司,meta,google,msft,amazon這些,都是通過在互聯(lián)網上提供服務來進行全球征稅的,但是這種征稅權,不是建立在嚴格意義上的商業(yè)標準之上的。
也就是說,美國的這些公司,并不是依賴自己的技術實力來獲得全球競爭力的。比如我們說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,meta的壁壘到底是什么?如果將meta和國內的wechat這些工具比較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meta可能沒有存在的必要。但是中國的這些對應服務,在中國這個市場上卷成了這個樣子,但是我們很難在歐美推行這類軟件和服務,或者說在美國弄了一個tiktok,也被人家弄的要生要死的。
如果這么看,我們有理由懷疑:即便是美國的AI革命成功了,并且也被美國壟斷了,但是美國能通過AI革命向全球征收更重的“AI稅”嗎?
明明可以搶的,現(xiàn)在非要和你做生意,何必這么麻煩呢?更何況,現(xiàn)在以AI和半導體芯片為代表的,全球征稅工具,現(xiàn)在被一步步的拆除了,你讓美國接下來到底通過什么產業(yè)基礎,進行全球征稅呢?美元已經無法錨定資源了,美元事實上是錨定在中國的制造業(yè)身上了。美元向全球輸出(美國形成赤子),相當大比例是依靠對中國的逆差,也就是制造業(yè)商品——這是美元從美國流出到其他國家的重要手段;然后服務業(yè)創(chuàng)造的利潤回流和資本賬戶的順差,是美元回流的重要途徑。
美國是無法實現(xiàn)有效的貨物貿易的逆差縮小的——如果美元流向全球的路徑被斬斷了,其它國家失去了獲取美元的途徑之后,很容易找到替代物;另外就是美元回流的途徑,核心就是科技(美國的高科技服務業(yè)創(chuàng)造了巨量的海外利潤)+金融(美股+美債),如果科技這條路被斬斷,那就有意思了......這么看,你就能理解在這個美元的全球循環(huán)中,中國制造的商品其實是美元真正的基礎,中美之間是不可能決裂的,一個工業(yè)生產國,在分家的過程中是不會吃虧的。相反,科技霸權的確是美國實現(xiàn)美元健康回流的關鍵手段,但是這條腿可能很快會被砍掉,只剩金融的美國,估計也不會持續(xù)太久了。這個美元循環(huán),可以在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上得到數(shù)字印證,可以持續(xù)跟蹤,而且這是一個會計恒等式——等科技這個路徑被弄死了之后,才是最有意思——美國只有美債一條回流美元的途徑,最終會失去貨幣信用的。
這兩年中美之間存在大量的對抗,但是現(xiàn)在看來,過去5年的貿易戰(zhàn),讓中國的順差擴大了將近一倍,現(xiàn)在接近萬億美元的順差,是人類有史以來單個國家最大的順差了。對美國高科技行業(yè)的挑戰(zhàn),隨著科技展的展開,現(xiàn)在來看,美國的各種動作基本是基于防守的(芯片,ai都是類似的),但是中國都是進攻的——雖然這個進攻的過程,有點慘烈,有點上甘嶺的味道。但是現(xiàn)在看來,攻下來,應該只是時間問題了。美國并沒有在科技戰(zhàn)中表現(xiàn)的咄咄逼人,進攻的鋒芒少了很多!
我們首先要強調,AI是一個強大的工具的,但是未必是賺錢的工具。下一個這樣的項目,應該就是musk的星鏈了。我曾經算過一筆賬,中國的星鏈建成之后,極大概率是模仿當下的GPS和北斗,直接免費,或者收取一個極低的費用,甚至是在不同的國家,收取不同的費用。最后賺錢,是依賴終端設備的生產和一些to B的服務來賺錢,而C端直接免費——因為這個產業(yè)杠桿太高了。
我們來看看美國人的游戲,就清楚這里面的一些問題了。
我們也都知道微軟是OpenAI最大的股東,差不多50%的持股比例吧。我們先假設,如果要做AI方面的研究,如果微軟放在公司內部做,可能每年要新增的虧損可能高達百億美金。
其實OpenAI沒有大家想的那么NB,成立以來,一直到2023年之前,也就融資了不到10億美金。在2023年春節(jié)前后的那個gpt3到來之前,沒投入太多的錢。但是2023年的AI風口來了,融了100億美金,然后去年66億美金,現(xiàn)在計劃400億美金。所以,如果真的看數(shù)據(jù),OpenAI也就是這兩年進入了拐點,然后給華爾街的敘事是:AI的壁壘核心就是資本和硬件——但是這話聽起來,有點別扭。
對微軟來說,如果將100億美金的錢,投給OpenAI,那么還能從其他投資者那里再拿到不小的一筆錢。然后OpenAI的這些錢當中,相當大比例的資金,都用于租賃微軟的云計算資源——這在會計上形成了微軟的收入和利潤。而且OpenAI燒算力這個模式,短期對微軟是利好,但是長期落地來看,這對微軟來說,是不好的——提供服務的成本始終下不來。這也是為啥在技術開發(fā)階段,微軟和OpenAI關系還不錯,但是到了要服務落地階段,二者發(fā)生了一些沖突。
OpenAI必須講資本開支的故事,否則你的融資和估值都上不來啊,所以出現(xiàn)了一個Scaling Law的敘事,這個敘事其實前面就已經出現(xiàn)了崩塌的跡象,只是大家都不關注。我曾經在公眾號上寫過一個文章,就是大模型的門檻被急速拉升之后,很多小團隊退出了大模型訓練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,因為需要的資本開支,根本就不是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型團隊能支撐的起的。美國那幾個大模型,背后基本都是產業(yè)巨頭的支持。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,英偉達的卡的潛在需求,在北美地區(qū),可能上限也就是小幾百萬張的規(guī)模,就差不多了,平均每個巨頭每年采購50-100萬張卡(這些卡已經非常多了)。生態(tài)和客戶的單一性,導致NV其實已經出現(xiàn)了問題了。
現(xiàn)在是第二次沖擊——如果算法提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效率,降低成本,而且關鍵是,中國的AI芯片在今天(物理意義上的今天)已經被證明了,可以非常好的運行deepseek,這個時候,英偉達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呢?在當下,訓練算力基本已經過剩(甚至是基于deepseek的方法,可能嚴重過剩)的當下,而推理芯片,又注定是百花齊放的時候........
至于這里面的明白人,NV,他永遠不可能站出來說,Scaling Law不成立,這是人家活著的根本啊。
所以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資本游戲非常有意思:NV實打實的賺了錢;OpenAI獲得了估值和源源不斷的融資敘事;微軟不但提升了收入,增加了會計利潤,手上還拿到了一個估值千億美金的企業(yè)50%的股權,獲得了AI技術。那么問題來了,這里面受損的是誰?當你不知道牌桌上誰是sb的時候,你最好懷疑一下自己.....
其實,大家可以很容易的發(fā)現(xiàn),deepseek出現(xiàn)之后,不管媒體怎么爭論,什么美國gov要調查,威脅國家安全之類的........美國的大企業(yè),在我們的春節(jié)假期期間,用了幾天時間,幾乎是集體上線了Deepseek服務——這只是一個模型而已,而且是一個開源模型,這根本就沒有任何所謂的國家安全問題,因為你可以不用啊.....所以我說這是一個陽謀,而且是無解的陽謀。難道這些部署deepseek服務的大型科技企業(yè),不知道降低成本嗎?
我們做一個總結,DeepSeek事件的影響:
a.利空英偉達——現(xiàn)在持倉nv的人,也別在這里爭了,真正nb的是,過去英偉達做多的錢你賺到了,未來nv做空的錢你也能賺到,反正都是美金,為啥要區(qū)分出來個優(yōu)劣呢?
b. DeepSeek提供的是一套方法,而不是一個具體的產品,未來沿著這條路來看,還可能有大量的提升空間(一個技術細節(jié),我不是很清楚,其實由于通信和內存的限制,現(xiàn)在nv的卡的算力閑置其實非常明顯,算力的利用率可能不到20%,大部分時間周期基本都用來數(shù)據(jù)的存和傳了(AI就三塊,數(shù)據(jù)的存,算,傳),這次DS針對的就是這個,當年H100閹割到800的時候,其實主要的閑置就是內存訪問速度這塊,結果無心插柳....也就是說這個方法得到推廣,那么現(xiàn)在的算力利用率會得到非常大的提升,會加速對卡的需求的解體——畢竟對NV來說,算力浪費也可以賺錢?。?。
c.證明了低端硬件,也可以落地高性能的模型。未來市場上會出現(xiàn)大量的競品,華為升騰910c,寒武紀,燧原等等,這些產品的落地會加速,所以,利好........我就不說了,過兩天開直播聊聊這個事情
d.美國的反映可能有兩種:1.加大科技封鎖力度,但是基本沒用——ds這次的成功,從技術上來說,就是因為美國限制導致的,那個算法的細節(jié)之處就是解決了數(shù)據(jù)的存?zhèn)鲉栴};2.中美緩和的開始,美國要從實力的角度,真的坐下來好好談談了。
e.現(xiàn)在的供應鏈上的投資機會,會發(fā)生非常大的變化......很多東西的邏輯,要改變了。這里不多說了
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(jù)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