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《The Effects of Tariffs: How the Machine Works 》
作者:Ray Dalio
編譯:深潮TechFlow
?
關稅是一種稅收,其作用包括:
1)為征收關稅的國家增加收入,這部分稅收由外國生產商和國內消費者共同承擔(具體承擔比例取決于雙方的相對彈性),這使關稅成為一種頗具吸引力的稅種;
2)降低全球生產效率;
3)對全球整體而言具有滯脹效應,對被征收關稅的生產國更具通縮效應,而對實施關稅的進口國則更具通脹效應;
4)使進口國/征收關稅國家的企業(yè)在國內市場中免受外國競爭的沖擊,從而獲得更多保護,但同時也會降低其效率;如果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維持國內總需求,這些企業(yè)則更有可能存活下來;
5)在國際大國沖突時期,關稅對于確保國內生產能力是必要的;
6)減少經常賬戶(current account)和資本賬戶(capital account)的不平衡,用通俗的話來說,就是降低對外國生產和外國資本的依賴,這在全球地緣政治沖突或戰(zhàn)爭時期尤為重要。
以上是關稅的直接影響(第一層次影響)。
后續(xù)的影響則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:
被征收關稅的國家/地區(qū)如何回應關稅;
匯率的變化;
各國央行如何調整貨幣政策和利率;
各國政府如何調整財政政策以應對這些壓力。
這些構成了關稅的間接影響(第二層次影響)。
更具體地說,關于這些影響:
1)如果關稅的回應是對等的報復性關稅,其結果將是更廣泛的滯脹;
2)如果貨幣政策放松,實際利率下降,貨幣在通縮壓力最大的國家貶值(這是央行的常規(guī)反應);或者貨幣政策收緊,實際利率上升,貨幣在通脹壓力最大的國家升值(這也是央行的常規(guī)反應);
3)如果財政政策在通縮弱點地區(qū)放松,或者在通脹強點地區(qū)收緊,這些調整可以部分中和通縮或通脹的影響。
因此,關稅政策涉及許多動態(tài)因素,需要對各方面進行大量衡量,才能評估重大關稅對市場的影響。這些影響超越了我之前提到的關稅的六個第一層次效應,同時也受到第二層次效應的顯著影響。
然而,當前的背景和未來的趨勢可以明確如下:
1)生產、貿易和資本失衡(尤其是債務問題)必須以某種方式得到解決,因為從貨幣、經濟和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,這些失衡已經變得危險且不可持續(xù)(因此當前的貨幣、經濟和地緣政治秩序必須發(fā)生改變);
2)這些改變可能會伴隨著突然且非常規(guī)的調整(類似于我在新書《國家如何破產:大周期》(How Countries Go Broke: The Big Cycle)中描述的情形);
3)長期的貨幣、政治和地緣政治影響將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:對債務和資本市場作為財富安全儲存地的信任程度、各國的生產力水平以及政治體系是否使國家成為適宜居住、工作和投資的地方。
此外,目前關于以下問題的討論也非常熱烈:
1)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;
2)美元強勢是否是一件好事。
顯然,美元作為儲備貨幣是一件好事(因為這增加了對其債務和其他資本的需求,否則如果美國沒有這種特權,就無法通過過度借貸來濫用)。然而,由于市場驅動了這一現象,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濫用這種特權、過度借貸以及債務問題,這也正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困境(即需要應對不可避免的商品、服務和資本失衡的減少,采取非常規(guī)措施降低債務負擔,并減少對這些方面的外國依賴,尤其是由于地緣政治環(huán)境的影響)。
更具體來說,有人提出人民幣應該升值,這可能在中美之間達成某種貿易和資本協(xié)議時獲得一致意見,理想情況下可以在特朗普和習近平會晤時達成。這種調整以及其他非市場、非經濟的調整將對相關國家產生獨特且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影響,并引發(fā)一些我之前提到的第二層次效應,以緩解這些影響。
我將密切關注未來的發(fā)展,并隨時向您更新我對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效應的看法。
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文章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